2050年10月14日 星期五

CashBack網站幫你省錢拿現金回饋

我是到了美國一個月後才發現有cash back網站這東西,然後在那之前我已經買了一張160元國內機票、將近100元的二手課本。要是我早先知道有這個cash back網站,這260塊中,我可以再拿回來大概20塊錢,將近台幣600塊!

所以我才打算寫這篇文章,告訴大家有這麼好用的cash back網站。我目前有在使用的是 Mr.Rebates 和 Ebates 這兩個。不過我比較喜歡 Mr.Rebates,因為回饋比例通常比 Ebates 高。但是如果 Ebates 比較高,我還是會透過 Ebates 。

怎麼得現金回饋?
以下以 Mr.Rebates 為例,其實  Ebates 也是一樣的方式。
Mr. Rebates

1. 連到 Mr.Rebates 網站  http://www.mrrebates.com/?refid=751525

2. 點選Join Now加入會員,email就是你的帳號。 Referral Information 可以不用填,只要從上的連結出去就會算是我的推薦會員了 。
(如果大家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的話,請透過我的連結加入Mr.Rebates,謝謝。我可以另外得到你的rebates的20%當作回饋,你該有的rebates不會因此減少。)

3. 加入立刻送5元的回饋,但是要等到你累積現金回饋10元後才能夠轉到paypal帳戶。

註冊完後就可以開始購物囉。

4. 如果你已經知道你要去哪間店買,可以直接在左邊的 Search輸入商店名稱。不然就是在左邊的類別裡面去找商店,這樣也可以直接看到每間店回饋多少錢。

5. 輸入店名後,按下放大鏡,會出來這間店的現金回饋比例/金額,更重要的是,會把promotion code一起列出來。你用promotion code折價後,還可以得到cash back。


6. 點選商店名稱或是右邊的小視窗(會另開新視窗),會轉到那間商店,接下來你就可以選商品,結帳,然後過一段時間(3天~30天都有可能)會出現 pending rebates 在你的帳戶。

7. pending rebates:pending rebates是不能領的,要過了90天成為 available rebates 才可以提領到paypal 帳戶 。 (申請paypal帳戶免費,但是轉換幣值及銀行提領現金都會收一點手續費)。

8. 帳戶的 rebates 達到 10元以上,就可以申請提領到你的 paypal 帳戶。



不過有幾點要注意
1. 一定要透過 Mr.Rebates 連出去的網頁結帳,才會有cash back。自己貼網址就不會有cash back。

2. 為了要得到cash back,必須要有cookie紀錄,所以要注意瀏覽器有沒有安裝防止cookie紀錄的外掛程式。也不要使用 InPrivate 或是 無痕視窗的方式購物,因為那樣不會紀錄cookie。

3. Cash back 出現在帳戶的時間:Cash back 出現在 Mr.Rebates網站的時間不一定,要看你的購物網站。我在Levi's購物,一個禮拜就出現在pending rebates了,但是Nike卻兩個禮拜還沒出現。

官方網站的Q&A說 rebates一般可以在訂購後或是出貨後1-3天出現在網頁上,但也可能會需要30天。

How long does it take for a rebate to be posted to my account after I have placed an order at a Mr. Rebates' store?
Most orders are reported in a short time from either the ship date or order date depending on merchant policy. On average, rebates get credited within 1-3 business days (sometimes earlier) from the order date or the ship date.

However, it can take up to 30 days after the order date for Mr. Rebates to receive confirmation of the purchase or that an offer has been completed.

如果30後還沒出現,可以寫信去跟他要。規定是購物後 30-90天內才可以寫信去要,90天後就失效了。

Okay, it has been 30 days and my rebate has still not reported. Now what?
If your rebate still has not appeared, please create a claim and a customer service agent will open a claim with merchants who allow a claim process.

All claims are subject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that all members agree to when joining Mr. Rebates.


4. 旅館和機票:要等到你入住時間過後及班機日期過後才會出現在pending rebates上

雖然整個過程會等很久,但是畢竟是額外的小錢,所以我覺得沒有關係。




Ebates  http://www.ebates.com/rf.do?referrerid=6VS1qDb1hiOMpvb184RqyA%3D%3D
Ebates Coupons and Cash Back

Ebates 的使用方式跟 Mr.Rebates 差不多,只是大部分商店的回饋沒有Mr.Rebates那麼多 ,所以我比較常用Mr.Rebates
但是大家還是可以加入比較一下。

一開始加入的時候會要你選擇 $5 的現金回饋 或是其他的coupon。
(如果大家想加入Ebates的話,可以透過我的連結加入,你可以得到5元現金回饋,我也可以得到推薦獎勵5元,感謝。)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回應:為什麼法律系學生一定要知道法國大革命呢?

姚立民上重磅新聞,開始錄影前討論為什麼要學法國大革命,但認為學開根號沒有用,不該浪費時間在這上面。

為什麼法律系學生一定要知道法國大革命呢?
https://www.facebook.com/44heavynews/videos/1579371552344108/?fref=nf

我覺得他講的不完全有道理。所謂「有沒有用」不應該只從生活來看,還要從職業別來看,學術能力來看。有些理工方面的職業,像是工程師就非常需要數學能力。此外,我想大家應該都同意高中的學科訓練有一部分是為了準備學生在大學可以進一步習得專業科目的能力。要是到大學再學基本數理能力,不就要把專業科目的學習又往後延了嗎?學習本來就是為了未來做準備,誰也不知道未來什麼時候會用到什麼能力,當然有機會學習就要盡量學,避免書到用時方恨少。另外,學科是否有用,我覺得不是從該學科就可以看出來,而是教師是否有辦法讓學生知道這個學科知識的用處,這也是教師最大的功能。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英文倒裝句的潛規則

很多人在國高中或是補習班都會學到一個概念:「寫文章時句子要多變化,才不會單調」,然後又學到一個概念:「倒裝句很難,所以用倒裝句表示英文程度好」。但大家可能沒想過,中文也有倒裝句啊,大家沒事會一直使用倒裝句嗎?像是把「小明坐在那邊」,寫成「坐在那邊的是小明」;或是把「這頓飯要100元」寫成「100元是這頓飯的價錢」。

大家應該要學到的一個觀念是:在最自然的情況下,英文的句子應該是S. + V. + O.。如果故意不寫S. + V. + O.,背後應該有其他的原因。倒裝句應該有其「可以出現的時候」,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滿足這個條件就使用倒裝句,這個倒裝句不但沒有加分的功用,還表示作者不熟悉英文的語言使用習慣。文章句子多變化才不會單調沒有錯,但如果沒考慮前後文,「為變化而變化」,可能會帶來反效果。

Gregory Ward Betty J. Birner 2001年寫了一篇文章,叫做Discourse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是在討論「非典型句型(noncanonical word order)」的使用。所謂「非典型句型」,就是指不按照「S. + V. + O.」這樣安排的句型,倒裝句就是其中一類。以下簡要說明該文的大意,希望大家對句型安排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嫌文章太長可以直接跳B部分...)

=========================

A. 理論架構

本文是從「information structure」的角度出發,認為句型選擇跟所傳遞的訊息相關。有幾個概念是大家要先了解的:

1. 每一個句子都可以先簡單區分為新訊息(focus/new information)和舊訊息(presupposition/given information)
像是這個句子:
(1) Pat brought those cookies to the BBQ.

新訊息有可能是those cookies或是BBQ,視前文而定。如果前文問說「What did Pat bring to the BBQ」,則those cookies是新訊息。如果前文問說「Where did Pat bring those cookies to」,則the BBQ是新訊息。

2. 從屬關係 (partially ordered set)
新訊息一定是第一次出現,但是第一次出現的名詞有可能是舊訊息,因為這個名詞,有可能是從前面提到的另外一個名詞所聯想出來的。
(2) When I went into the restaurant, the waiter came immediately.
這邊第一次出現的the waiter是舊訊息,因為提到the restaurant時,大家就會想到跟餐廳有關的概念,像是服務生、菜單、帳單、桌椅等等。

3. 新訊息是對篇章(discourse)而言或是對聽者(hearer)而言
光區分新/舊訊息還不夠深入,還必須考慮對誰而言是新訊息。依對象來分可以分成兩種:篇章和聽者。這邊的篇章一詞,指的不一定是書面的文章,也可以指口語上的前後文。聽者也不一定指說話的對象,也可以指文章的讀者。請看下面這個例子:

(3) Last night the moon was so pretty that I called a friend on the phone and told him to go outside and look.
這個例子的幾個名詞:
the moon: 對篇章來說是新訊息;對聽者來說是舊訊息(因為大家一定看過月亮)
a friend: 對篇章來說是新訊息;對聽者來說是新訊息
the phone: 對篇章來說是舊訊息(從前面的call可聯想到電話);對聽者來說是舊訊息(因為篇章提過call)

4. 絕對新 vs. 相對新
新和舊的判斷可以是絕對的也可以是相對的。判斷絕對新/舊,只要看前文有沒有提到這個名詞,或是其他相關的名詞。相對新/舊,則是會發生在兩個同樣提過的名詞身上,較早提到的是相對新,比較晚提到的是相對舊。

(4) I went to the bookstore and then the coffee house.
這例子中,the bookstore是相對新,the coffee house是相對舊。

===================
接下來就要用上面的概念來討論非典型的句型。以下的例子都是來自真實語料(如果是我自己為了講解方便而造的句子會加註[constructed sentence]),都是合文法的句型,只是有些是書面上使用的句型,有些是口語使用的句型。

===================

B. 前置句(Preposing)

前置句就是把一個名詞片語移到句子前面(通常是句首)。這個句型只能把篇章舊的訊息往前放,不能把篇章新訊息往前放。請看下面幾個例子:

(5)
Customer: Can I get a bagel?
Waitress: No, sorry. We’re are out of bagels. A bran muffin I can give you.
當客人提到a bagel的時後,雙方會聯想到「早餐吃的麵包類食物」這個集合,而a bran muffin是這個集合下的一員,所以算是舊訊息。

(6)
A: Where can I get the reading packet (整學期上課講義)?
B: In Steinberg. Six dollars it costs.
當學生A問到要去哪裡拿講義時,其實是在問要去哪家影印店,雙方都知道講義是要付錢的,所以學生B說出six dollars時,算是舊訊息。

(7)
G: Do you watch football?
E: Yeah. (這並不是表達肯定的意思) Baseball I like a lot better.
這邊藉由football帶出「運動項目」的概念,又帶出baseball,所以baseball是舊資訊,better是新資訊。

===================

C. 後置句(postposing)

前置句就是把一個名詞片語移到句子後面(通常是句尾),這裡主要是討論there放句首,然後接動詞,把主詞往後移的句型:「there + V.」。這個句型只能把新的訊息往後放,不能把舊訊息往後放。請看下面幾個例子:

(8) I went into the room and there was a girl in the room. [constructed sentence] (a girl是新訊息)
但不能說
(9) *I met the girl before and there was the girl in the room. [constructed sentence] (the girl是舊訊息)

如果把be動詞改成一般動詞:
(10) Suddenly there ran out of the woods the man we had seen at the picnic.
這邊的the man是篇章的新訊息,但是由「the man we had seen」可推知對聽者來說是舊訊息。

結論是:由there引導出來的句子,往後移的主詞可以是聽者知道的舊訊息,但一定要是篇章的新訊息。

=================

D. 倒裝句與被動句

這邊討論的被動句只討論有「by ~」的句子。把被動句和倒裝句一起討論,是因為這兩個句型其實很像,都是把原本的主詞往後移,把原本的受詞或補語往前移。請看下面兩個倒裝句的例子:

(11) We have complimentary(免費的) soft drinks, coffee, Sanka, tea, and milk. Also complimentary is red and white wine. We have cocktails available for $2.00.

第二句的「complimentary」是前面提過的,故往前提,「red and white wine」是新資訊,可以往後放。

(12) Each of the characters is the centerpiece of a book, doll and clothing collection. The story of each character is told in a series of six slim books, each $12.95 hardcover and $9.95 in paperback, and in bookstores and libraries across the country. More than 1 million copies have been sold; and in late 1989 a series of activity kits was introduced for retail sale. Complementing the relatively affordable books are the dolls, one for each fictional heroine and each with a comparably pricey historically accurate wardrobe and accessories.

第一句提到了bookdoll,但是接下來都在討論book,沒有討論doll。最後一句「the relatively affordable books」是相對的舊資訊,所以可以往前提,而「the dolls」是相對比較新的資訊,可以往後放。

被動句也是跟新舊訊息相關:
(13) a. The mayor’s present term of office expires Jan. 1. He will be succeeded by Ivan Allen Jr.
    b. Ivan Allen Jr. will take office Jan. 1. *The mayor will be succeeded by him.
上面a句中,第二句的he是指前面的舊訊息the mayor,故往前放,往後放的Ivan Allen Jr.則是新訊息。如果我們不遵守這個訊息的原則,寫出像是13b的句子,則是不妥的。13b中,Ivan Allen Jr.the mayor雖然都是舊訊息,但是到了第二句,把「相對新」的訊息(the mayor)往前放,「相對舊」的訊息(him)往後放,則顯得不妥。

=================
接下來兩個類似前置句和後置句,有不同的功能(畢竟句型不太一樣)

E. Left-dislocation

Left-dislocation是指把主詞或受詞移到前面,原本空缺的位置用代名詞填補,這通常是口語會使用的句型。例如:

(14) I bet she had a nervous breakdown. That’s not a good thing. Gallstones(膽結石), you have them out and they’re out. But a nervous breakdown, it’s very bad.
在第二句中,gallstonesa nervous breakdown都是往前移的名詞,gallstones是新資訊,a nervous breakdown是舊資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left-dislocation中,新資訊可以往前移。根據Prince(1997)的說法,往前移的新資訊是先讓聽者有個心裡準備,幫助聽者可以更容易處理後面的資訊。

F. Right-dislocation

和上面的left-dislocation類似,把一個名詞移到最後,原本的位置用代名詞填補。
(15) Below the waterfall, a whole mass of enormous glass pipes were dangling down into the river from somewhere high up in the ceiling! They really were enormous, those pipes.
最後一句,移到後面的those pipes是舊資訊,原因是說話人可能怕前面講的代名詞不夠清楚,所以再補充說明。

=================

結論:

1.  由前置句(preposing)和後置句(postposing),可以看出來篇章舊訊息會往前放,篇章新訊息會往後放,這跟人類認知是一樣的,我們習慣由舊訊息帶出新訊息。
2. 倒裝句和被動句也是一樣舊訊息在前,新訊息在後,只是這裡新舊訊息的定義變成了相對新/相對舊,不是絕對新/絕對舊。
3. left-dislocationright-dislocation跟前面的前置句和後置句的訊息架構不太一樣,這可能跟代名詞的介入有關。left-dislocation可允許新訊息和舊訊息往前放;right-dislocation往後放的訊息則傾向是舊訊息。

原文(內有references)
Ward & Birner (2001). Discourse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 In Th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Go Dutch

很多人都學過 go Dutch就是說出去吃飯各付各的,誰也不請客,但是卻不知道這個片語關荷蘭人什麼事。

這個片語源自1672年英荷戰爭,英國敗給荷蘭,後來就創了很多詞來罵荷蘭人,所以go Dutch原本是諷刺荷蘭人吃飯都各付各的很小氣。另外還有其他的字,如Dutch courage是指要藉著喝酒才能夠壯膽的行為,Dutch wife則是人盡可夫的蕩婦,Dutch defense則有虛張聲勢的意思。

現在為了不要有歧視荷蘭人的意味,有些人不說go Dutch,而改說share cost或是 split the cost。

Don't insist on English


http://www.ted.com/talks/patricia_ryan_ideas_in_all_languages_not_just_english.html

這是一場Ted的演講
講者是一位英文老師
他告訴大家,別堅持英文,會英文不等於聰明(我們不該用英文能力來否定其他能力),不會英文的人也不應該就這樣被剝奪學習的機會(我們應該提供更多母語的資源給學生)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英語時態的延伸應用

Randriamasimanana, C. (1987). Tense/aspect and the concept of displacement. Journal of Pragmatics 11, p.193-209.

這篇提到使用時態時,採用displacement(錯置)的概念,跟大家分享。

其實英語時態的「應用」是很複雜的,很可能會出現「講現在事情不用現在式,講過去事情不用過去式」的情形,故意使用不同的時態,其實是因為要達到字面意義以外的目的。

所謂錯置,有兩種意思
1. 把時間點抽離、拉原本的時間點

A. 時間點是現在,但是卻使用過去式
e.g. I just wanted to tell you about this.
e.g. I was wondering how would you do this.
--> 透過「時間的距離」表達出「心裡的距離」,距離增加了,也就表示比較禮貌

B. 時間點是未來,卻使用過去式
e.g. Would you please let me know about this?
--> 目的同上


2. 把別的時間點拉近到自己講話的當下
A. 時間點是過去,卻用現在式
e.g. 老公回到家後,老婆發現老公醉醺醺的樣子,然後說 You have been drinking again. (但老公進門時沒有喝酒) --> 目的是要營造出「衝突」的感覺

e.g. 講故事時,原本使用過去式,但是到了故事高潮,切換成現在式。--> 目的是要營造出「生動」的感覺

e.g. John said that the earth is flat. --> 表示不只單純轉述,說話者自己也相信這件事。

B. 時間點是未來,卻用現在式
e.g. I am leaving tomorrow. --> 表示肯定性高、很快就要發生

e.g. 生氣的行政院長從立法院走出來,面對記者說,I am not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 目的是要營造出「衝突」的感覺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語言多樣性反思


        我記得我曾經有遇過一位高中生,他看著加上各種符號的羅馬字母,像是défense, plutôt,然後他還天真地以為這是英文。我其實很驚訝,就算他英文不好,但是應該也要認得出這不是英文。可是,他似乎認為只要是用abc寫成的語言,就是英文。這個例子讓我想到,其實台灣的學生對於語言多樣性普遍認知不足,台灣教育似乎也不強調語言多樣性,外語教學也只侷限在日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韓文的教學也只佔少數。

如果今天一個高中畢業生不知道希臘、阿拉伯、俄羅斯、法國的地理位置,我們一定會驚呼教育出了什麼環節。可是,如果無法分辨阿拉伯、俄羅斯、法國的語音或文字,這樣可以接受嗎?換個角度想,如果今天到了國外,你發現美國高中生居然分辨不出中文和韓文,難道不會覺得這個人太沒有國際觀了嗎?現在教學一直強調國際化,我覺得應該也要培養學生大致上能辨識各國文字語音的能力,或是最最起碼,要能區分英語與非英語。我認為語言是一個文化的一部分,就好像地理、歷史、飲食、風土民情等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一個有國際觀的學生,要能夠了解各國的地理、歷史、飲食等,當然也要了解語言。

        很可惜的是,台灣的語言教育,只有鄉土語言、國文、英文,而各科教師又只會專注於教導各自的語言,不會給學生一個通盤的語言觀,國文老師不會講到日文,英文老師不會解釋到法文,導致學生的語言觀是很狹隘的,從國小到高中所接觸到的語言是非常不多元的。

所以我認為,不只是語言教師,各科老師,只要是上課會用到語言授課的老師,都可以為語言多樣性貢獻一份心力。地理、歷史老師當介紹到某國地理、歷史時,可以順帶介紹該國的語言特色。甚至是數學、理化老師,當介紹到某位科學家時(事實上很多科學家不是美國人),可以順便介紹該科學家的本名,讓學生聽聽看在那個語言中該怎麼發音,或是看看該語言的文字寫法,而不是一味使用中文譯名。另外,各科老師也可以特別注意男女性別使用語言的不同方式,在上課時都可以機會教育:男女生使用語言的方式只是不同,但是沒有對錯。其實各科教師在上課時都可以鼓勵學生多跳出自己母語的框框,跳出自己性別使用語言的框框,用更開闊的心胸接納多元的語言。